在线客服

售前客服

1011398288
1853279391

售后客服

2762468926
724792780

客户服务热线

0592-5027064
  • 腰3椎体向前I度滑脱

    腰椎体滑脱,也称退变性腰椎滑脱,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间隙不稳,腰椎关节上一椎体后移;临床上分为 I度(滑脱<25%)、 II度(滑脱25%-50%)、III度(滑脱50%-75%)、IV度(滑脱75%-100%)、V度(滑脱>100%腰椎脱离)。腰椎体滑脱多见于50至60岁的老年人,也可见于女性由于月经期内分泌改变,韧带松弛,导致第四至第五腰椎发生椎体滑脱。腰椎体滑脱者有慢性腰痛史,常为酸胀、沉重、乏力感,同一姿势不能持久,伴有脊神经根受压时疼痛可放射至小腿...

  • 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毛糙、增厚

    颈动脉彩超检查作为一种费用低廉、诊断价值显著的无创伤性成像方法,对位置表浅的颈动脉,可明确显示颈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是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常规首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次彩超检查提示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趋势的表现,建议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高纤维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质饮食,戒烟、忌酒,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身心状态;保...

  • 双眼晶体轻度混浊、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眼科检查结果晶体混浊、老年性白内障;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或辐射等,都会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罹患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是晶状体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可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型三种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病程分四期,初发期多不明显影响视力,膨胀期视力显著减退,成熟期视力仅存在光感或眼前手动,过熟期可引起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核性白内障发展缓慢;囊下白内障...

  • 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毛糙

    颈动脉彩超检查作为一种费用低廉、诊断价值显著的无创伤性成像方法,对位置表浅的颈动脉,可明确显示颈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是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常规首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预报和疗效的观察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次彩超检查提示具有动脉粥样硬化趋势的表现,建议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高纤维素、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质饮食,戒烟、忌酒,适当活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身心状态;保...

  • 彩超检查:胆囊内数个强回声光点漂浮考虑胆固醇淤积

    平时应注意生活规律,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饱、过油腻食物。每日按时吃早餐,促进胆汁排出,防止胆汁浓缩加重本病。建议定期胆囊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肝胆外科随访。

  • 谷草谷丙比偏高

    谷草转氨酶(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谷丙转氨酶(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最常用的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指标,谷草谷丙比值,也就是谷草转氨酶(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谷丙转氨酶(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比值(AST / ALT)有助于判断肝病变程度,在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当谷草转氨酶(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谷丙转氨酶(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比值增高,见于肝炎、肝硬化;在排除病毒肝炎、肝硬化的情况下,结合饮酒史,可考虑为酒精性肝损伤;本...

  • 尿素氮偏低、肌酐偏低

    (1)尿素氮是检测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尿素氮降低可见于肾功能失调、肝功能衰竭造成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也可见于蛋白质摄入不够、肝功能不正常而大量消耗等;(2)肌酐是临床常规肾功能试验之一,降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肌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素食者、高龄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3)本次检查尿素氮偏低、肌酐偏低,建议复查,如果持续异常,要结合相关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全面分析,综合评估。

  • 右肾钙乳

    肾钙乳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囊肿型,多在肾盏周边部或肾实质内,另一种是积水型,发生于积水肾盏内,特别是引流不畅的下盏区,常合并肾结石;肾钙乳可见于有尿路感染史、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史者;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的会出现腰痛、肾绞痛、血尿等与肾结石相似的症状,如果合并憩室感染时,腰痛加剧,并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建议定期复查,动态观察,出现症状,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对症状明显、经常合并感染的肾钙乳原则上都应手术治疗。

  • 肝内胆管结石(多发性)

    肝内胆管结石是由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胆汁滞留所致,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易自行排出体外,可引起胆道感染,包括肝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建议到外科诊治。